臺北目前,重建計畫共計申請89件,核準共計23件 MyGoNews房地產(chǎn)新聞 區(qū)域情報
臺北目前,重建計畫共計申請89件,核準共計23件
新聞摘要
  • 臺北目前,重建計畫共計申請89件,核準共計23件
【MyGoNews林湘慈/綜合報導】臺北市長柯文哲2019年5月20日前往市議會,針對危老建物改建方案(含臺北市都市景觀自治條例推動進度),進行專案報告??挛恼苤赋觯?019年1月中央已經(jīng)立法,第一點、市府2018年12月10號已經(jīng)公告公劃都更,制定85處都更地區(qū),大概665公頃;另外優(yōu)先選定15處公辦都更的示範基地,已經(jīng)簽約6案,在每個區(qū)都設置都更工作站。目前168專案會繼續(xù)推,現(xiàn)在要求從送案開始算起,6個月內(nèi)要發(fā)建照給人家,如果是100%同意,希望透過流程的簡化,提高政府的效率,有牽涉到權利變換,再加2個月。面對海砂屋,海砂屋比較特別,所以海砂屋90%就比照100%處理,比照168專案加速進行。
 
另外,2019年1月30號,立法院通過都更條例的修正;柯文哲表示,相對於中央立法,市府有對應政策,包括更新地區(qū)擬定更新計畫及單元劃定基準、優(yōu)先推動公辦都更、容獎項目明確化及可預測、專業(yè)估價者選任公開公平、都更稅賦減免期限延長及擴大適用對象??挛恼芴貏e提到容獎項目明確化及可預測,是建商過去常抱怨都審委員裁量權太大,容獎變來變?nèi)?,導致很難作業(yè)。因此,在他第一個任期,就把容積獎勵明確化,2019年要求都發(fā)局再檢查一遍,讓它更明確化,減少營造商與原地主的爭議,因為容積獎勵不明確會引起後面很多糾紛,原則上也減少行政裁量權,還有專業(yè)估價者的選任會公開公平。
 
柯文哲指出,為了鼓勵都更,市府做了幾個改變。第一、房屋稅延長減增,從2年變成12年;協(xié)議合建的土增稅,減徵40%,鼓勵大家都更。目前中央1月通過都更條例後,臺北市政府也積極參與,還有42項配套措施因應中央法令修正,希望都更速率會更快。此外,都市更新自治條例跟都市更新基金收支保管運用自治條例6月送到市議會審議,很希望議會這個任期解決掉,就可以以最速件修正執(zhí)法與行政命令,都市更新有法令比較可以好做事,有問題大家可以再討論。
 
柯文哲最後指出,到2019年4月30號為止,危老重建輔導已經(jīng)訓練了7811名推動人,成立83處工作站,至於效果好不好,滿6個月會再統(tǒng)計,做滾動式檢討;而到現(xiàn)在為止,重建計畫共計申請89件,核準共計23件。另外還有危老輔導團,要怎麼協(xié)助他們發(fā)揮功能,市府會再討論。建管處目前也有設立危老重建專區(qū),還有分成六個專區(qū)辦理地方說明,將問答集結(jié)成冊,供民眾參閱。
 
最後針對臺北市景觀管理自治條例,柯文哲強調(diào),主要是中央景觀法還在定,市府認為地方自治條例還可以再緩一下。在這之前,在都市計畫裡面,還是可以做到目前景觀管理應該可以做的項目,因為在都市計畫裡面,可以指定景觀管理項目,都市計畫審議還是可以繼續(xù)有效率把關。